胃肠道间质瘤病例欣赏及其影像表现小结
白癜风治疗方法有哪些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90812/7375991.html
病例一

简要病史:老年男性,左输尿管结石入院常规检查发现左上腹占位。肿瘤标志物未见异常。

CT表现:

术中所见:术中见胃大弯中上部胃壁可见一约7.0cm×6.5cm大小圆形肿瘤,边界尚清,与周围肠系膜、大网膜形成多处粘连,并形成粘连带,肠道等脏器未见异常,余无特殊。

病理诊断:胃肠间质瘤。

病例二

简要病史:老年男性,右下腹疼痛1天。患者本人诉约1天前无明显诱因及原因下出现右下腹部,呈持续性,渐进性加剧,无他处放射,无缓解方式,无恶心、呕吐、畏寒、发热,无尿频、尿急及尿痛,无腹泻,发病后未作系统治疗,病情未见明显好转,而来我院门诊就诊,以"腹痛"收入院。

专科检查:腹平坦,无膨隆,两侧对称,腹壁静脉无曲张,腹式呼吸存在,未见肠型、蠕动波及异常搏动,腹壁无水肿。腹肌紧张,下腹部压痛、以右下腹较明显,轻度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胆囊、肾未触及。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肝肾区无压痛及反跳痛,叩诊上腹呈鼓音,肝浊音上界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肝区无叩痛,腹部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存在,不亢进,未闻及气过水声及血管杂音结肠充气试验(+)。

实验室检查:

CT平扫(未做增强,未做肠道准备):

术中所见:术中于空肠上段可见两个肿物,肿瘤相互融合,其中一个肿瘤呈苍白色,另一个肿瘤呈暗黑色,表面有脓苔附着,盆腔有约30mL脓性分泌物,阑尾充血水肿变硬,表面有脓苔附着,余无特殊。

病理诊断:胃肠间质瘤。

胃肠间质瘤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约占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的七成左右。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GIMT)是指胃肠道所有非淋巴、非上皮的软组织肿瘤。包括GIST、平滑肌肿瘤、神经源性肿瘤以及少见的纤维母/肌纤维母细胞、脉管、脂肪源性肿瘤等。

GIST好发于中老年,平均年龄大约50-60岁,多发生于胃和小肠,其中胃60-70%,小肠20-30%,肠外(肠系膜、网膜和腹膜后)小于10%,发生于小肠者以女性更多见一些,发生于胃肠道外者以恶性居多。GIST最常见的症状主要是腹胀和黑便,无特异性。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当肿瘤发生出血坏死以及压迫周围组织时可以产生疼痛、梗阻等症状。

GIST主要发生于胃肠道粘膜下、肌壁间、浆膜下以及胃肠道外,对应的在CT上,GIST分为腔内型、腔外型、肌壁间型、胃肠道外型。根据GIST的形态学特点亦分为经典型(最常见、实性软组织肿块)、囊性型(10%,囊性成分为主,囊性成分大于75%)以及壁增厚型(10-15%,以肠道壁增厚为主)。

CT平扫GIST多为圆形或者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少数病灶可不规则,少数病例亦可表现为胃肠道壁增厚;病灶较小时密度较均匀,当肿瘤发生坏死囊变时不均匀;边界常较清楚,当病灶为恶性时可向周围浸润,导致周围脂肪间隙模糊;钙化少见。增强扫描病灶强化方式多样,常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胃的GIST多数病灶位于胃外或向胃外生长,CT有时候难以确定其来源,此时可以仔细观察肿瘤,部分肿瘤可经蒂与胃壁相贴。

肿瘤与胃壁相贴、分界不清,提示肿瘤来源于胃浆膜下

当GIST表现为壁增厚时需要与胃肠道上皮来源恶性肿瘤(胃癌、小肠腺癌)等鉴别。

鉴别诊断

1、消化道其他间叶源性肿瘤,例如平滑肌瘤、神经鞘瘤等,前者较为少见,密度常均匀,增强扫描与胃壁强化程度相似或稍低,呈渐进性强化;发生于胃的神经鞘瘤多无囊变,密度均匀,边界清晰。

2、胃癌、小肠腺癌,CT表现为局限性的壁不规则增厚,管腔偏心性狭窄,周围脂肪浸润,局部淋巴结肿大。

3、淋巴瘤,胃肠道淋巴瘤多表现为节段性、弥漫性的胃壁、肠壁明显增厚,但肠腔常无明显狭窄,病灶坏死少,强化轻,多伴有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图片引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iwuh.com/yssh/9145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