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结石既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又是一个现代医疗上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上尿路结石的病人逐年增多。人体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发生在这些器官的结石称为尿路结石(简称尿石症)。临床上通常将肾、输尿管结石称为上尿路结石,膀胱和尿道结石称为下尿路结石。患了尿石症,如不规范进行诊断和治疗,不仅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虽然,目前在尿路结石的诊疗方法上有了新的进展及新的方法,但并未降低尿结石的发病率及复发率。
泌尿系结石的病因
1.饮食结构不合理:饮食的成分和结构不合理,会导致输尿管结石。脂肪、嘌呤、草酸、钙、磷、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过量摄入,为输尿管结石的形成提供了成分来源。
2.水分摄入不足:任何破坏水的摄入量与损失量平衡的因素如出汗过多,都会使尿液中钙和盐的过饱和度增加,有利于输尿管结石的形成。反之,大量饮水使尿液稀释,能减少尿中晶体形成。
3.遗传性疾病:遗传性疾病也能导致输尿管结石,尿结石的形成常表现为家族性,并发现有与之相关的基因突变。先天性畸形如多囊肾、蹄铁形肾和下尿路畸形等,也与引起输尿管结石的原因密切相关。
4.上皮损伤:由于结石的活动和管壁的蠕动,很容易损伤输尿管黏膜发生黏膜上皮充血、水肿、坏死和脱落,并形成溃疡及炎性纤维增生,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5.尿路梗阻:由于输尿管管腔狭窄,而且还有生理性狭窄,小的结石很容易在这些狭窄部位停留造成嵌顿。输尿管结石很少会造成完全梗阻,由于结石通常为不规则的枣核形状,所以尿液一般可以从结石周围通过。
6.继发感染:在结石部分或者完全梗阻时容易发生,由于结石损伤输尿管黏膜甚至造成溃疡,降低局部组织对感染的抵抗力,常常在嵌顿的部位发生输尿管炎及输尿管周围炎。由于输尿管炎性纤维增生和管壁增厚,结石更加不易排出。
如何预防泌尿结石
1.要多喝水,现在是夏季,排汗多,我们不多补充水分,那么尿液中的结石成分就不会随着尿液排出,就容易造成结石。
2.少喝或者不喝饮料,因为饮料中大多数含有碳酸盐和磷酸盐,而这些又是结石成分,很多人喝了饮料,又不喝水,那么饮料中的这些成分就会留在体内,越积越多就会形成结石。
3.不要大量喝酒,酒中含有大量嘌呤,又容易变成尿酸,在体内经过一系列结合之后,会加大形成碳酸钙的概率,那么结石就找上门来了。
4.平时少吃含有草酸的食物,如葡萄,竹笋,李子等,也要少吃嘌呤高的食物,这些都是形成结石的途径,应当多摄入膳食纤维。
5.千万不要憋尿,排尿就是把体内的有害物质随着尿液排出,包括肾脏里的钙质,憋尿会加大患结石的概率。
6.早点吃晚餐,尽量少吃宵夜,吃完也不要立刻注意,不然体内的面子没有及时排出,那么留在体内的钙质就容易结合称结石。
结石大于2CM考虑手术取出
尿结石如果堵塞输尿管,会导致排尿不畅,严重会导致肾积水。轻度的话也会导致频繁腰痛等。如果尿结石小于2CM,可以考虑药物排石或者体外碎石。如果尿结石大于2CM,或者结石位于输尿管中下段,考虑手术治疗。可以用输尿管镜,来取出结石。
实际上尿结石的治疗比较复杂,还需要根据患者结石的大小,位置,对肾功能的影响等因素进行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