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诊室血压测量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家庭连续规范测量血压5-7天,平均血压≥/85mmHg可考虑诊断为高血压,建议就诊。
02高血压有什么危害?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是心脏病、脑卒中、肾病发病和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因心脑血管病导致的死亡占居民总死亡的40%以上,约70%的脑卒中死亡和约50%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03血压如何定期测量?1.18岁及以上成人定期自我监测血压,至少每年测量1次血压, 2.超重或肥胖、高盐饮食、吸烟、长期饮酒、长期精神紧张、体力活动不足等高血压高危人群和血压为正常高值者(~/80~89mmHg),应经常测量血压。 3.医疗机构对35岁以上首诊居民测量血压,发现血压升高,应持续监测。 4.积极提倡高血压患者在家庭自测血压和加强自我管理,血压达标且稳定者,每周自测血压1次;血压未达标或不稳定者,应增加自测血压的次数。 5.推荐使用经过国际标准认证合格的上臂式全自动电子血压计。
04高血压该怎样预防?1.坚持运动:经常性的身体活动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如健走、游泳、太极拳、家务劳动等,活动量一般应达到中等强度。 2.限制食盐摄入:高盐饮食显著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 3.减少摄入富含油脂和高糖的食物,限量使用烹调油,多吃蔬菜和水果。 4.少吃快餐:尽量在家中就餐,有利于控制脂肪、盐和糖的摄入量。 5.戒烟:吸烟有害健康,吸烟者应尽早戒烟。
05高血压要怎样治疗?1.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和规律服用降压药,降压治疗要达标。 2.降压治疗的血压目标:单纯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90mmHg以下,可耐受者建议降至/8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冠心病或心力衰竭的患者应降至/80mmHg以下;80岁以上患者降压目标在上述目标值基础上可适当放宽。 3.大部分高血压属于原发性高血压,一般不能根治,需要长期服药治疗。只要坚持规律服用降压药物,科学降压,心脑肾并发症风险就会下降。不盲目相信非法广告或伪科学宣传,不能用保健品、保健理疗或食疗替代降压药治疗。 4.大多数高血压是可以控制的,控制不佳者应及时就医。
06高血压健康管理如何做?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高血压是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监测和规范治疗。高血压患者应加强自我健康管理,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随访,以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
高血压是如何一点一点把心脏和血管弄坏的?高血压
我国约有2.65亿高血压患者,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5.2%。
高血压又没有什么症状,为什么心内科医生一提到它就如临大敌?
因为高血压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它能引起一系列心血管疾病,如最常见的冠心病和心肌肥厚。
目前,我国心血管死亡占疾病总死亡的41%(约万人),其中50%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相关,40%~50%的心力衰竭源于高血压。
高血压是怎样一步步伤害心脏和血管的的?下面小编为你详解心脏和血管受伤的过程,并教你如何预防高血压!
高血压是怎样弄坏心脏的?
高血压是如何一点一点把心脏弄坏的?
我们的心脏是一个空心的泵,主要职能是把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地泵入动脉血管系统。
心脏泵血示意图(白色箭头为血流方向)
心脏分为4个腔,上面两个腔分别是左心房、右心房,下面两个分别为左心室、右心室。
主动脉血管根部与心脏相连接,主要职责是把心脏排出来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脏器。如果动脉血管内压力过高,就称为高血压。
1、高血压时由于动脉血管阻力过高,会增加心脏负荷所谓的高血压,就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所以,当血压增高时,外周动脉压力增高,会增加心脏泵出血液的压力,久而久之,心脏长期高负荷工作就出现了心肌肥厚,继而心肌重构,再而出现心力衰竭。
2、高血压时间长久以后,心肌变得肥厚心脏长时间需要增加压力供应全身机体血液,会使得心肌也变得肥厚,肥厚是心脏对长期压力增高的一种适应,但肥厚的心肌需氧量增加,而不能增加血液供应导致心肌供血相对不足,久而久之,心肌结构发生变化,也就是心肌重构,使得结构发生变化的心肌再也回不到原来,导致心脏不可逆的损伤,发生心脏扩大。
3、心脏扩大会是高血压心脏病的一个过程心脏变大本身也是对长期压力增高的一个适应,但是就是在心脏变大的过程中,心肌重构发生,而心脏变大,会继发一系列的问题,二尖瓣反流,主动脉瓣反流,心脏收缩功能变低等等,从而一步步走上心力衰竭的不归路。
4、高血压肾病会导致心脏负荷更重在心脏扩大心衰的过程中,还会有一系列的神助攻,比如高血压肾损害的病人,会因为肾功能不全,导致神经内分泌激素异常,容量负荷排除障碍等等,这些神助攻都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功能不全进一步加重。
5、高血压致冠状动脉痉挛或硬化会加重心功能不全高血压导致的冠心病,冠脉痉挛等,都会使得心脏雪上加霜,在高血压心脏病的基础上,合并冠心病,从而使得缺血性心肌病一起,共同摧垮心脏,导致全心衰竭。
高血压是怎么弄坏血管的?
高血压对心脑血管的伤害,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一般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下面这8张动图,非常清晰地展示了「高血压」是如何一点一点损害我们原本健康的血管。图解:高血压损害“血管内膜”过程
1
正常血压
2
血压增高冲击血管
3
血压越高对血管冲击越大,
使其变形异常
4
高血压长期作用使血管内膜受损,
瘢痕样增生导致血栓形成
5
受损处形成瘢痕样增生,
使血管壁增厚
6
血管壁损伤后,有形成分
堆积在粗糙的受损组织表面
7
持续不断地形成增生,
使管腔狭窄,血栓形成
8
血栓逐渐长大,
最终造成血管堵塞
以上动图来源
漫画脑卒中高血压如何诊断干预?
高于正常水平,又没到高血压诊断标准时叫正常高值血压,高压在到之间,低压在80到90之间,这类人群很容易进展到高血压,并引起心血管并发症。如果能提前发现高血压前期患者,并能给予专业的健康指导,进行治疗性生活方式的改变(TLC),会延缓高血压的发病时期,甚至会逆转高血压的发展进程,不得高血压。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达18.8%,而正常高值血压约占30%,其中~/85~89毫米汞柱高值血压约占10%左右。
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心血管发病危险已明显增高,所以现在强调必须进行有效的早期干预。
正常高值血压
没有其他疾病
正常高值血压但没有肥胖、高血脂、高血糖,且无吸烟和心血管家族史等问题,又经健康风险评估后属于高血压低危人群的患者,可从改变生活方式开始来控制疾病的发展,如饮食限盐,避免摄入高热量食物;积极参加体力活动或体育锻炼;合理作息、戒烟;调整情绪,降低心理压力等。
正常高值血压
合并其他疾病
合并有血脂增高、糖尿病、吸烟饮酒等情况的正常高值血压,如果经健康风险评估后属于高血压高危人群,同时伴有3个以上危险因素的人,就需要通过系统的健康管理进行疾病危险因素的控制,包括药物治疗,营养干预、膳食调整,运动干预,心理调整、睡眠呼吸调整等进行全面的健康干预,以达到降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目的。
注意:一旦发现血压测量值达到正常高值的情况,一定要引起重视,建议首先做2天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了解昼夜血压变化规律,找到血压峰值和低谷时段,确定目前是否处在高血压前期阶段。其次建议做健康风险评估,评估高血压患病风险,查找导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进行精准干预,就能延缓高血压的发病时间甚至不发生。
高血压预防指南
除了药物外,高血压病的治疗也包括生活方式的管理。不仅可以预防或延迟高血压的发生,还可以降低血压,提高降压药物的疗效,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一、合理的膳食1
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天不超6克
高血压饮食疗法最主要的关键点是减盐。我国各地居民的钠盐摄入量均显著高于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每日应少于6克的推荐。
2
限制总热量,尤其是油脂类型和摄入量
减少动物食品和动物油摄入,减少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选择脂肪酸数量及构成比合理的油脂,如橄榄油、茶油。每日烹调油用量小于25g(半两,相当于2.5汤匙)。控制烹调温度,油温不宜过高。
3
营养均衡
(1)适量补充蛋白质;适量增加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建议高血压患者每天吃8两~1斤左右新鲜蔬菜、1~2个水果。对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在血糖控制平稳的前提下,可选择低糖型或中等含糖的水果,包括苹果、猕猴桃、草莓、梨、柚子等,每日进食克左右,作加餐食用。
(2)增加钙的摄入,低钙饮食易导致血压升高。保证奶类及其制品的摄入,每日~毫升脱脂或低脂牛奶。对乳糖不耐受者,可试用酸牛奶或去乳糖奶粉。部分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补充钙制剂。
4
高血压患者的食物选择
推荐的食物:
?富含钾钙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新鲜蔬菜、水果、土豆、蘑菇等,食用植物油;
值得注意的是,有肾脏问题、或是在服用螺内酯等保钾药物的人,则不要随意补钾,容易造成高钾血症,同样可能威胁生命。
?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燕麦、薯类、杂粮、粗粮等;
?富含优质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无脂奶粉、鸡蛋青、鱼类、去皮禽类、瘦肉、豆制品等。鱼类蛋白是优质蛋白,鱼油含不饱和脂肪酸,应多吃鱼类。
二、控制体重,避免超重和肥胖
对高血压患者而言,在体重控制上应有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