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骨折
最爱静悄悄地来
医院骨伤科上周收治了一位女性患者,57岁,三周时间以来,她总是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足肿胀疼痛,行走时疼痛加重,不负重时疼痛缓解。因足部皮肤无感觉异常,并未予以重视,自行外用膏药,稍有缓解,但行走后肿痛又反复出现。
来我院就诊摄片显示,其右足第4跖骨远端有异常骨质影,诊断为疲劳性骨折,经过石膏固定及药物消肿活血散瘀治疗,日前患者已经康复出院。
经了解,这位患者骨折的发生并不是我们一般认为的遭受了突如其来的强烈外伤所致,而是在日常的走路中不知不觉地便骨折了。医院院长、骨伤科专家方苏亭介绍说,这是典型的疲劳性骨折。
1.什么是疲劳性骨折
疲劳性骨折,又称行军骨折或应力性骨折,是因为低于强度限制的应力,反复持久的作用于骨骼,引起局部骨骼的累积性微损伤,最终导致一类特殊类型的骨折。
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微损伤持续累积
也是极其吓人滴
临床特点是局部疼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好转,无夜间痛。局部可有轻度肿胀和压痛。疲劳性骨折早期拍X光片时显示不明显,但活动后疼痛剧烈。由于没有明显外伤史,症状表现不典型,临床上容易漏诊、误诊,需要有经验的专家详细检查、诊断。
疲劳性骨折,易发生在骨骼应力集中的部位,是常见训练伤之一,多发生于频繁的长跑、越野训练或单一的超负荷训练中。此外,也常见于足部承重较多的运动员,如篮球、足球、网球、田径、体操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亦可见于经常坚持大运动量锻炼的中老年人。
2.病因
局部长期受反复集中的轻微损伤后,首先发生骨小梁骨折并随即修复,如在修复过程中继续受外力作用,可产生修复障碍,骨吸收增加。反复这一过程,终因骨吸收大于骨修复而导致完全性骨折。
3.治疗
治疗方法与暴力骨折基本相同。骨折没移位或轻度移位,采用手法复位、固定、制动等方法治疗,后期再进行康复功能锻炼。症状较重,断端出现骨化现象或发生骨不连,骨折愈合较为困难,需手术切开复位或石膏外固定治疗。
疲劳性骨折发生后,如得不到及时休息,作用力持续存在,骨小梁断裂将导致完全性骨折,故患者应及时休息,纠正错误动作、姿势,避免应力反复作用于伤处造成再伤。本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预防,一般预后良好。
4.预防
疲劳性骨折发生发展是一种由量变到质变的累积性损伤过程,避免骨骼疲劳损伤是预防疲劳性骨折的关键。运动要循序渐进,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掌握好运动量,避免超负荷运动而导致骨骼损伤。
运动量较大者,每天要摄入充足的营养,补充体力消耗的热量和水分,并且适当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以降低运动员的应力性骨折发生率。
生命在于运动
务必循序渐进
方苏亭
骨伤科主任医师教授
擅长以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颈肩腰腿痛、骨质疏松症、足踝疾病以及小儿骨关节疾病。
医院院长。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副主编,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软组织疼痛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分配至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医院光谷院区)从事骨伤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师从全国骨伤名师李同生教授、湖北中医名师王胜利主任医师,先后主持和参加省、厅级课题6项,发表论文30余篇。
医院骨伤科主任、湖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导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分会主任委员、“十二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负责人等职。曾荣获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暨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银奖奖章、湖北省全省中医药工作先进个人、多次被评为湖北省卫生厅直属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年被评选为“郭春园式的好医生”,受到中华中医药学会表彰。
编辑
李静审核
顾臣清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