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年第6期
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aparoscopicassistedtransanaltotalmesorectalexcision,LA-taTME)治疗直肠癌是融合经肛门微创手术(transanalminimallyinvasivesurgery,TAMIS)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理念的自然腔道内镜手术,较传统腹腔镜手术更加微创[1]。美国Sylla等[2]于年首先对LA-taTME进行了临床报道。近年来,LA-taTME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开展[3,4,5,6,7,8,9,10,11,12,13]。但其相较于传统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aparoscopictotalmesorectalexcision,LTME)治疗直肠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等方面是否更具优势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通过Meta分析方法,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短期疗效,以便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一、文献检索
检索年1月前Pubmed、Embase、Ovi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万方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比较LA-taTME与LTME临床疗效的临床研究。中文检索词为:直肠肿瘤、直肠癌、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腹腔镜及全直肠系膜切除;英文检索词为:rectalcancer/carcinoma/neoplasms、laparoscopic/laparoscopy、totalmesorectalexcision/TME、naturalorificetranslumenalendoscopicsurgery/NOTES、transanalminimallyinvasivesurgery/TAMIS。此外,通过相关研究的参考文献进行手工补充检索。
二、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国内外比较LA-taTME与LTME治疗直肠癌的研究文献;(2)术后病理证实为直肠癌的患者,不限年龄、性别、国籍和种族;(3)文献至少报道以下1项指标: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住院时间、中转开腹率、术中和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环周切缘阳性率或直肠系膜不完整率。(4)文献语言为英文和中文。排除标准:(1)研究对象为动物或尸体者;(2)重复发表的文献;(3)未提供足够分析数据的文献。
两名作者独立筛选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相关文献。当存在分歧时,由其他作者参与讨论并最终决定。
三、数据提取
两名作者独立提取纳入文献的数据,包括文献特征(研究者、发表年限和研究设计类型),病例特征(病例数、平均年龄、性别比例和各分期患者病例数),手术资料及术后结果(手术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住院时间、中转开腹率、术中和术后短期并发症率、标本环周切缘阳性率及直肠系膜不完整率)。
四、文献质量评价
采用MINORS(methodologicalindexfornon-randomizedstudies)标准进行质量评价,包括研究目的的明确性、入选患者的连续性、数据收集的前瞻性、结局终点的符合性、研究终点的偏倚性、随访时间的符合性、失访率、样本量估算、对照组选择、对照时间、基线是否相同及统计学分析等12项指标。每项0~2分,最高24分,16分及以上表示文献质量较高[14]。
五、统计学方法
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二分类变量采用比值比(OR)作为统计量,连续型变量采用均数差(meandifference,MD)作为统计量,并计算相应的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如文献提供的数据为中位数和范围,则通过Hozo等[15]的研究方法估算均数和标准差。对纳入文献的数据进行异质性Q检验和I2检验,若Q检验P≥0.05或I2≤50%表示研究同质性较好,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统计量;若Q检验P0.05或I%表示研究存在较为明显异质性,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统计量。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一、纳入文献特征及质量评价
最终纳入文献7篇[4,5,6,7,8,9,10],均为非随机对照的回顾性研究,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共纳入例患者,其中LA-taTME组例,LTME组例。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及质量评价见表1。纳入研究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临床分期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二、两组手术疗效的比较
1.手术时间:
共5篇文献[4,5,6,7,10]比较了两组的手术时间,各研究间存在明显异质性(P=0.,I2=84%),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LA-taTME组与LTME组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见图2。
2.住院时间:
共5篇文献[4,5,6,7,10]比较了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各研究间存在明显异质性(P=0.,I2=72%),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LA-taTME组较LTME组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见图3。
3.淋巴结清扫数目:
共5篇文献[4,5,6,7,8]比较了两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各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P=0.93,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LA-taTME组与LTME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见图4。
4.中转开腹率:
共4篇文献[4,5,6,7]比较了两组的中转开腹率,各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P=0.51,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LA-taTME组与LTME组中转开腹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见图5。
5.环周切缘阳性率:
共6篇文献[4,5,6,7,8,9]比较了两组术后标本的环周切缘阳性率,各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P=0.82,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LA-taTME组与LTME组术后标本环周切缘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见图6。
6.直肠系膜切除不完整率:
共5篇文献[5,6,7,8,9]比较了两组术后标本的直肠系膜不完整率,各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P=0.29,I2=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LA-taTME组较LTME组标本直肠系膜不完整率低(P=0.02)。见图7。
7.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共4篇文献[4,5,6,7]比较了两组术中和术后短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各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P=0.14,I2=4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LA-taTME组较LTME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见图8。
讨论年,英国Heald等[16]提出了TME理念,有效地降低了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成为直肠癌手术的金标准。年,腹腔镜微创治疗开始应用于结直肠外科[17]。随着新技术的发展,taTME开启了直肠癌治疗的新时代。Heald[18]对此也有极高的评价。年,多位专家对此项新技术做了述评和专题介绍[19,20]。目前,我国结直肠外科专家通过会议讨论,初步达成了共识意见,肯定了LA-taTME,并且与会的多数专家认为,LA-taTME可发挥经腹和经肛各自优势,学习曲线相对较短,可能更易推广[21]。
本Meta分析表明,LA-taTME组与LTME组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各文献间异质性较高,I2为84%。分析原因可能为:(1)各研究中报道的LA-taTME手术步骤不一致,有些为经肛和经腹腔镜手术同时进行,有些为经肛和经腹腔镜手术贯序进行。(2)各研究中报道的手术方式不同,包括低位前切除术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单孔、4孔或5孔法腹腔镜,结肠脾曲游离情况,吻合器吻合或手工吻合,此外,还有少部分患者未进行预防性回肠造口。(3)患者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情况不一致。国外研究表明,T3期以上患者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6~10周后手术,直接影响术中出血及手术难度;(4)纳入文献的地区差别较大,手术熟练度亦会直接影响手术时间。
两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和中转开腹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各文献[4,5,6,7,8]结果一致。说明LA-taTME技术可保证淋巴结清扫效果,并不增加中转开腹率。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时发现,LA-taTME组并发症率更低,而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均P0.05)。各文献中报道的并发症主要包括术中并发症(骶前出血、输尿管损伤或小肠损伤等)及术后短期并发症(尿潴留、吻合口瘘、切口感染、肠梗阻或出血等),而并发症直接影响到再入院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各中心纳入的并发症种类及处理水平不同,故两项的异质性均较高,I2分别为45%和72%。康亮和汪建平[1]认为,LA-taTME可以减少切口感染、切口疝、肿瘤种植和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与本研究结论一致。
术后标本的环周切缘阳性率及直肠系膜切除不完整率直接影响到LA-taTME的根治性效果,因此受到更大第一名白癜风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特色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