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泌尿外科是一个比较古老的专科,具有悠久的历史,同时又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到目前为止,已经在国际泌尿外科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可以说,中国的泌尿外科学,在中国的医学历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不可磨灭的贡献。那么中国的泌尿外科是如何发展、建立并壮大的呢?以下我们将中国泌尿外科发展的简要历史按照建国前后及年代进行简要的回顾。
一、新中国成立前(年前)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医学名著《五十二医方》中就有关于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记载。在年前的中国医药文献中就有很多关于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详细记载。在多年前的古医籍中,就有用葱管和鹅毛管给太监导尿的记载,这可能是医学史上最早的软管导尿术。这些早期泌尿外科相关的记载远远早于西方文献,但是在19世纪之前,中国历代医药学家中却无一人专职从事泌尿外科,我国西医的泌尿外科主要还是从西方传入国内。
现今的医院于年11月由美国传教士Parker创建,这是有历史记载的医院,医院。在中国西医史上,年Parker医师开展的经会阴膀胱切开取石术是首次记录在案的泌尿外科手术。年,英国、美国、加拿大办的几所教会在成都联合创办私立华西协和大学,年正式招生;年设立医科(现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并于年正式招生;年,医科的教程中已将泌尿外科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安排在第6学期,当时课程名为“阴阳尿经病症”,后又改成“生殖尿具学”,这些可能是最早的泌尿外科专业教程。
医院泌尿外科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为中国最早的泌尿外科专科。年北京协和医学院成立,当时泌尿外科尚无独立的病床,美籍教授Miles做了很多泌尿外科的工作,年Miles率先开展了膀胱镜检查。和现在的膀胱镜手术器械相比,当时的膀胱镜检查系统相当简陋,观察膀胱的全貌十分困难,但术者已经清楚地发现了双侧输尿管管口,并对三角区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医院的首例膀胱镜检查仅比膀胱镜之父JohnHopkins晚1年,在中国及东亚地区尚属首例。年,谢元甫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接受“现代泌尿外科之父”HughYoung指导后,医院泌尿外科工作,在大外科中建立了专业。这是中国最早设立的泌尿外科专业,谢元甫也成为中国最早的泌尿外科专业医师,他在临床工作和培养人才方面的贡献非常突出。谢元甫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耻骨上膀胱造瘘术、睾丸鞘膜积液瓶状修补术、膀胱癌切除术、肾切开取石术等泌尿专科手术,为国内泌尿外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培养了施锡恩、虞颂庭、许殿乙、吴阶平等我国现代泌尿外科学的重要人物。曹晨涛于年赴美国进修泌尿外科学,并于20世纪30年代学成回国从事泌尿外科工作。20世纪40年代初,医院任代理泌尿外科主任,吴阶平、熊汝成、虞颂庭、马永江等都曾师从于他。年施锡恩到天津,医院成立泌尿外科并任泌尿外科主任。吴阶平年于北平协和医学院取得博士学位后,医院任住院医师。年下半年,吴阶平应邀到北医院任外科学讲师兼管泌尿外科工作。同年,谢元甫、医院外科中设立了3张泌尿外科专属病床,并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了该院的泌尿外科专科。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进修泌尿外科的虞颂庭教授回医院外科主任,当时专业组已有泌尿外科床位9~10张。
在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泌尿外科处于初创阶段,泌尿外科仍然设在大外科内,没有形成专科。当时,我国泌尿外科高发的疾病主要有肾结石、阴茎癌、前列腺增生、膀胱结石等。在此期间,有关泌尿外科的文献仅有60多篇,翻译的泌尿外科书籍只有1部。但依靠许多前辈们的努力和“传、帮、带”,在建国前期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个泌尿外科学术队伍,使我国的泌尿外科事业从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武汉、重庆等大城市逐渐扩大到全国其他城市。
二、20世纪50年代(年前)
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泌尿外科开始蓬勃发展。医院中,首先有一批省(部)级医院设立了泌尿外科专业病区,有的在外科病区中设立了泌尿外科专业病床。施锡恩、吴阶平、许殿乙、熊汝成、虞颂庭、马永江、陈仁享、曹晨涛、于茂生、王力耕、杨松森、张华麟等前辈们,均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我国的泌尿外科学的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50年代初期,医院恢复正常医疗工作,吴阶平与虞颂庭重建了该院的泌尿外科,并同时担任《中华外科杂志》的副总编辑和编委。50年代中期,医院在总论外科、系统外科和临床外科3个教研组内设置了泌尿外科专业病床。吴阶平、沈绍基和孙昌惕分别负责这3个教研组内的泌尿外科工作。年,熊汝成领导的上医院泌尿外科已拥有70多张病床,成为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泌尿外科,对泌尿生殖系统结核、阴茎癌、膀胱结石等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体会。当时上海已经经常开展肾脏、膀胱、前列腺手术,王以敬的耻骨后前列腺摘除术、黄正的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都一直沿用至今。20世纪50年代末,随着国家对医学教育院系的调整,上海市泌尿外科基本形成现在的格局,医院熊汝成、医院沈家立、医院程一雄、医院王以敬、医院曹裕丰、医院贺宗理、医院马永江等。
年,吴阶平根据例肾结核的临床资料,结合双侧肾结核晚期患者的尸体解剖检查,提出“一侧肾结核,对侧肾积水”的理论,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这一理论在当时结核病肆虐的年代里,挽救了许多肾结核患者的生命。吴阶平的这一创见,被认为是国际泌尿外科学领域的一次突破性进展。年,吴阶平的相关论文在《中华外科杂志》上发表,并引起国际泌尿外科学界的轰动。年中国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开展,吴阶平根据男性输精管结扎术在应用方面存在的缺点,提出了结扎前注入灭精药物的方法,简便可靠,迅速在全国推广。
这一阶段,泌尿外科相对复杂手术也逐渐开展起来。年前后,当国外肾上腺外科还处于起步阶段时,孟荟、马永江已经翻译出版了《肾上腺外科学》一书。年医院通过后腹膜充气造影诊断出1例嗜铬细胞瘤,并进行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年马腾骧与虞颂庭共同完成国内首例回肠代膀胱术。吴阶平在国内率先采用回盲肠进行膀胱扩大术,解决了结核性膀胱挛缩引起对侧肾积水患者的贮尿难题。年医院程一雄进行了国内第一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手术治疗。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对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救治工作开始起步。年李长春教授开展了膀胱癌膀胱全切并应用回肠再造膀胱,改善了膀胱全切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年,马腾骧在国内首次将“人工肾”应用于临床,挽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
三、20世纪60、70年代(年前)
这一时期,由于国内特殊历史原因,泌尿外科医学事业的发展曾一度受到阻碍甚至破坏,中国的泌尿外科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产生了较大的差距。但国内泌尿外科医生仍然勤勤恳恳地工作,做了大量的临床工作,为后来泌尿外科的快速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60年代初期国内医生在大量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已逐渐开展肾移植手术。年2月,吴阶平、沈绍基完成2例尸体肾移植手术。年,马腾骧出版了国内第一部肾移植方面专著《人工肾》。年,医院于惠元、侯宗昌赴广州协助完成国内第一例亲属间肾移植。70年代前后,北京医院、医院、医院、解放军医院、医院、广东中医院医院先后开展肾移植工作,并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60年代初,医院在国内最早开展肾上腺疾病外科治疗,并积累了较多的治疗嗜铬细胞瘤和库欣综合征的手术经验。从那时起,肾上腺外科疾病的治疗就成为医院泌尿外科的特色之一。70年代医院泌尿外科在国内率先应用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进行嗜铬细胞瘤术前准备,到80年代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肾上腺外科术前准备体系,每年开展肾上腺外科手术超过例。
60年代开始,泌尿外科的学术组织、期刊、专业书籍已逐渐形成并发展。年,在重庆市组建泌尿外科协作组(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前身)。年,施锡恩与吴阶平共同主编了《泌尿外科学》专著。这是中国泌尿外科学第一部、也是最为系统的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专著。年6月14—19日,在沈阳市首次单独举行了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年,在高校建立研究机构时,医院率先成立泌尿外科研究室。同年在吴阶平的倡议下,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大城市的泌尿外科同仁们共同创建了《泌尿外科内部通讯》,即后来《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的前身。该通讯先后共出刊6期,影响全国,后因“文革”而停刊。
“文革”期间,医院的著名学者也被下放到基层或者偏远地区。广东省的梅骅、庄广伦等深入边远山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将农舍当作手术室,用手电筒照明,仍然实行了30多例复杂的膀胱阴道瘘手术。年,梅骅完成了国内第一例亲属间肾移植,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年,医院熊旭林率先为一例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自体肾移植并获得成功。70年代中期,吴阶平根据临床观察和基础研究,对肾上腺髓质增生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并发表了一系列著名的论著。吴阶平提出:“肾上腺髓质病变不仅有嗜铬细胞瘤,还有增生性疾病;肾上腺髓质增生不是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前身,而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70年代初医院刘国振教授创建了国内最早的男科,臧美孚教授曾专门潜心从事输精管结扎术的研究,刘国振教授、曹坚教授与WTO合作开展男性节育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棉酚在节育领域内的应用”,当时一些研究成果曾轰动世界医学。80年代中后期曹坚教授为代表的协和男科学蓬勃发展,推动了国内男科领域进步。
70年代后期,泌尿外科医学事业逐渐恢复。年,在曹裕丰、熊汝成、何尚志、谢桐、孟荟、安世源、沈家立、江鱼、马永江等相继参与和组织下,上海市12家医院进行分工,分别给全国泌尿外科学习班学员上课,成为卫生部选定的泌尿外科高级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年至今已连续举办了30届,为全国各地培养了近名高级泌尿外科专业人员。年大学和研究生招生制度恢复,大大促进了泌尿外科临床和科研工作的发展。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武汉等大城市,以及四川、浙江、山东、陕西等省一些比较著医院都相继获得了泌尿外科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资格,这为中国泌尿外科学界科研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年,北京医学院泌尿外科研究所成立。年,天津市泌尿外科研究所成立。中国的泌尿外科事业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四、20世纪80、90年代(年前)
年2月15日,《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创刊,成为我国泌尿外科学术界首家正式出版的权威性专业学术刊物,填补了我国泌尿外科专业刊物的空白,结束了泌尿外科专业无刊的历史。吴阶平任第一届编委会总编辑,施锡恩、许殿乙、熊汝成、虞颂庭、孙昌惕、吴文斌任副总编辑。年11月,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了第一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并宣布成立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委员会,吴阶平任主任委员,熊汝成、虞颂庭、马永江任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的成立和《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的出版,这两件大事成为中国泌尿外科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泌尿外科事业进入了全新而快速发展的阶段。
80、90年代,腔内泌尿外科学在全国迅速发展。年,美国加州大学Kaplen教授应医院传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resectionoftheprostate,TURP)及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resectionofthebladdertumor,TUR-Bt)。医院医院的韩树楠及中国医院的张明铮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该技术。医院泌尿外科在国内连续成功举办三期腔内电切术学习班,对在国内泌尿外科界普及此项技术起到了推动作用,使TURP逐渐成为我国腔内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金标准”。年,吴阶平院士在第二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上预言“腔内泌尿外科”将得到迅速的发展。年的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上,腔内泌尿外科论文占1/3。郭应禄院士首次系统总结了这一领域的成就,对部分技术名词加以统一。年,郭应禄院士主编的《腔内泌尿外科学》明确了腔内泌尿外科的概念和范畴,为我国腔内泌尿外科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80年代初体外冲击波碎石(extracorporealshockwavelithotripsy,ESWL)在我国迅速兴起,并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年7月,北京医学院泌尿外科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共同进行ESWL研究。年,ESWL应用于肾结石的治疗取得成功。年,郭应禄等首先提出采用俯卧式ESWL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及膀胱结石,并获得成功。年,“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腔内泌尿外科和体外冲击波碎石专业组”成立。到20世纪末,ESWL已成为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基本手段,医院大多已常规开展。
年,吴开俊、李逊等在国内首次报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及“逆行经皮肾镜取石术”。年,郭应禄在国内首先报道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percutaneousnephrolithotomy,PCNL),为我国肾镜、输尿管镜的临床应用做了开拓性的尝试。年,那彦群在国内报道了腹腔镜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并开展了一系列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年医院泌尿外科开始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年李汉忠在《中华外科杂志》上发表了《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为国内最早发表的泌尿外科腹腔镜相关文章。医院张旭应用腹腔镜技术广泛开展了各类腹腔镜手术,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军人物。年,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腔内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这些手术技术的开展使我国腔镜技术基本上达到了国际水平。
年马腾骧创建了国内第一个大型血液透析中心,当时已有血透机24台。这一时期的肾移植工作发展很快,已在全国普遍开展。北京医院、医院、医院、上海医院、西安医院、医院,都已完成例以上肾移植手术。抗排斥反应、提高人肾长期存活率等方面的研究,已成为泌尿外科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并取得大批相关科研成果。在尿动力学以及尿控临床研究领域,在老一辈专家郭乃勉、金锡御的辛勤努力下,从排尿的基础研究着手,应用尿动力学手段,着眼于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治研究,建立了尿路功能检测方法学。年,在重庆召开了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第一届尿动力学学术会议。在此时期,我国的男科学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开展了许多男科学的基础研究,创办了《中国男科杂志》《中华男科学杂志》。年成立了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男科学组,为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的前身。
这一时期,全国各地医学院校的泌尿外科工作者,在完成大量临床工作的同时,注重教学与科研工作,培养了大批泌尿外科研究生,新增了很多泌尿外科硕士点、博士点及博士后工作站,使我国泌尿外科基础研究迈入了快速发展轨道,逐渐追赶国际步伐。泌尿外科队伍逐渐壮大,为21世纪泌尿外科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充分的基础。
五、21世纪初期(至今)
进入21世纪,在全球性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下,以电子信息、生物基因工程、现代影像科学、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高分子生物材料为代表的新技术不断渗入生命科学、医学科学,并在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单孔腹腔镜手术、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三维腹腔镜技术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技术已成熟地应用在泌尿外科领域。晚期肾细胞癌的靶向药物治疗、膀胱癌的综合治疗、前列腺癌的内分泌及免疫生物治疗等等,使泌尿系肿瘤的治疗进入了崭新时代。发展的同时不忘历史,年那彦群、孙则禹等主编的《中国泌尿外科学史》出版,是我国泌尿外科学界第一部史志。
为赶超国际先进水平,造就一批国内泌尿外科领域的拔尖人才和领军人物,年郭应禄院士启动了泌尿外科“将才工程”。“将才工程”采取开放式教育,让中国泌尿外科的骨干直接向国际知名大师学习,听他们讲课,观摩他们的手术,学习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培养年轻医师的方法。这一工作不仅培养了一批国内顶尖人才,同时也让国外了解到中国泌尿外科的发展,增进了友谊,架设了交流的桥梁。为提高中国泌尿外科学队伍的整体素质及医疗水平,年开始,由那彦群教授主持,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参考中国循证医学,集合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编写《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疗指南》,以利规范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治。截至年已制定22项专业指南,这些指南的完成对促进泌尿外科临床医疗工作的规范化有着历史性的意义。为推动中国泌尿外科专科医师培养工作,卫生部中国泌尿外科专科医师准入专家委员会于年开始启动中国泌尿外科专科医师培养试点工作,学习期限2年,学习内容包括理论学习、临床技能模拟培训和临床住院医师或总住院医师工作。积极发展各专业学组的建设,除原有的腔内泌尿外科及体外冲击波碎石学组(现更名为微创学组)、尿动力学组(现更名为尿控及女性泌尿外科学组)外,近年来又相继成立了肿瘤学组、泌尿系结石学组、肾移植学组、基础研究学组、感染与炎症学组及男科学组。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泌尿外科学已拥有一支1多人的高素质专业技术队伍,并已成为国际泌尿外科学界中一支令人瞩目的重要力量。
年10月,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活动暨第18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在南京隆重举行。余名来自国内外泌尿外科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受邀参加了此次学术盛会,大家就当今泌尿外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热点话题,展开了广泛的交流与讨论。开幕式上,大会主席那彦群教授指出“经过30年的历程,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在发展中前进,在前进中发展,已经成为学科现代化、管理科学化、发展国际化的专业学术团体,已经成为推进我国泌尿外科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时任主任委员叶章群教授在报告中说,CUA第九届委员会贯彻执行学会“学术交流、继续教育、科学普及”三大任务,在这三大任务的指引下,探索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建立了若干个专科医师培训基地。首次提出了大力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倡导发表高水平的SCI文章,全面提升国内泌尿外科医生学术论文水平,在国际上发出中国的强音。
年以来,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迅速与国际泌尿外科接轨,重视国际交流。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学习美国泌尿外科学会(AmericanUrologicalAssociation,AUA)和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uropeanAssociationofUrology,EUA)的管理经验,提高学习与交流的质量,将学术交流大会改为年会制。并广泛、深入地开展海峡两岸及国际学术交流。每年由分会组团参加AUA、EUA、国际泌尿外科学会(InternationalSocietyofUrology,ISU)年会。在第届AUA大会上,东道主开辟了专门的华语会场,并以此成为AUA大会的惯例。年,经世界腔道泌尿学会授权、我国卫生部批准,由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和第二军医大学医院共同承办的第26届国际腔道泌尿外科会议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圆满举办,孙颖浩教授任大会执行主席,会议为期4天,境内外名泌尿外科及微创泌尿外科专家与会,这是国际泌尿外科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紧接着,年11月1—5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作为组委会主席的孙颖浩教授成功筹办了年ISU第三十届大会,来自多个国家的余名泌尿外科医生出席本次大会。会上介绍和交流了世界泌尿外科学的最新进展。两次泌尿外科国际会议的成功举办,向世界泌尿外科界展示了中国泌尿外科水平与力量,标志着我国泌尿外科已走向世界。年初国际微创泌尿外科大会上,孙颖浩教授首次向国际同行展示了一把兼收硬、软镜优点的“末端可弯的输尿管镜”,并在大会上介绍该镜的临床运用经验,引起了国际微创泌尿外科界的强烈反响。世界腔道泌尿外科学创始人ArthurSmith教授当场建议把该镜命名为“孙氏输尿管镜”,并说这一发明将引领腔道泌尿外科学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年1月,以孙颖浩教授为主任委员、叶章群教授为前任主任委员和黄健教授为候任主任委员的CUA第十届委员会成立,针对学会队伍建设、国际交流、继续教育、诊疗指南和科普专著五大任务,围绕树立科学作风、学术作风和医疗作风的要求,制定“顶天”和“立地”两个计划。在队伍建设上,建强一支队伍,建精一支队伍;在国际交流上,建立中国泌尿外科亚洲主导地位,创办AsiaJournalofUrology杂志;在继续教育上,落实“010”重点帮扶项目,提高落后地区泌尿外科整体水平;改选并成立《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第九届编委会,孙颖浩教授任总编。
进入21世纪,国内外医学科学技术已进入飞速发展的时代,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给泌尿外科这一古老而新兴的学科带来了更大的机遇与挑战,我们需要勇于挑战自我,不断创新,使我国的泌尿外科事业不断进步,完成郭应禄院士提出的“中国的泌尿外科学要在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目标。中国泌尿外科学界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