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科普知识

经常碰上一些谈“瘤”色变的女性,发现自己患有子宫肌瘤十分恐慌,经常很紧张地问医生:这种病是不是很严重?是不是一定得做手术?会不会恶变成癌症……更甚者,来找大夫,就是要求做手术的。相反,有一些需要手术的子宫肌瘤女性,对手术极为恐惧,需要做手术了,却踌躇不决,一推再推,直至身体渐渐跨下来,甚至并发了贫血性心脏病、发生了晕厥或休克等。当然,也经常有患者询问,除了手术,有没有其他治疗方法?

实际上,作为一种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子宫肌瘤的发病率很高,据报道,35岁以上妇女中约20%患有此病,以40-50岁最多见,20岁以下少见。一般为宫体部位肌瘤(占92%),而宫颈肌瘤较少见(占8%);子宫壁结构如同房屋的一堵墙,子宫壁内层即子宫腔的内表面,相当于屋内粉刷的墙面,为粘膜层,子宫壁外表面被覆一层浆膜,为浆膜层,粘膜层和浆膜层之间的部分,为子宫壁的肌层,根据肌瘤与子宫壁的关系肌瘤分为肌壁间肌瘤(位于子宫壁肌层)、浆膜下肌瘤(位于子宫壁的浆膜层)和粘膜下肌瘤(位于粘膜层)。

为什么会得子宫肌瘤?

不少患子宫肌瘤的女性曾问过该问题,“我为什么这么倒霉,得了子宫肌瘤?”遗憾的是,子宫肌瘤同其他肿瘤一样,具体病因并没有彻底搞清楚,但一般认为,子宫肌瘤属于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与女性体内的雌孕激素有关系,故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妊娠期往往迅速增大,而绝经后肌瘤大多停止生长,甚至萎缩。有些患者有家族史,即有一定家族聚集现象。

子宫肌瘤有哪些表现?

一些肌瘤患者并无明显症状,仅于体检时偶被发现,症状出现与肌瘤部位、生长速度及肌瘤变性密切相关,常见症状有:①月经改变:最常见症状。多表现为经量多、经期长,月经周期缩短,也有不规则流血者;②白带增多;③腹部包块;④下腹疼痛:如肌瘤红色变、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或粘膜下肌瘤娩出时;⑤下腹坠胀、腰酸背痛;⑥压迫症状:排尿异常、排便异常、尿潴留等;⑦不孕:约占25%-40%;⑧继发贫血等。查体时,表现为腹部包块者,在腹部即可扪及质硬、不规则、结节状块物。妇科检查时,子宫常增大,表明不规则、单个或多个结节状突起;浆膜下肌瘤有时可扪及质硬、球状物与子宫相连;粘膜下肌瘤子宫常均匀增大,有时宫口扩张,肌瘤位于宫口内或脱出在阴道,红色,实性、表明光滑,伴感染时表面则有渗出液覆盖或溃疡形成。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是超声检查。

如何诊断子宫肌瘤?

对于有不适症状者,通过妇科检查,结合超声,子宫肌瘤的诊断多无困难。当然,有不少子宫肌瘤患者并无特殊不适症状,仅体检时发现的。

如何治疗子宫肌瘤?

大部分肌瘤小,无症状,根本不需要治疗,仅随访观察即可;症状轻微者,近绝经年龄及全身情况不能耐受手术者,可给予药物对症治疗;而需要手术治疗者,仅限于一小部分患者。治疗是许多患者迫切想了解的,在此重点介绍。

一、随访观察

子宫肌瘤患者中需要治疗者是少数。大多数肌瘤患者是不需治疗或暂时不需要治疗的,包括无明显症状,肌瘤小,特别是近绝经或已绝经的患者,雌激素水平低落,肌瘤可自然萎缩或消失,可每3-6个月随访一次,若随访期间,发现肌瘤增大或出现明显症状,再考虑进一步治疗。随访观察的方法,使大多子宫肌瘤患者受益而免于手术之苦,即便是对于后来又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一般不会带来不良影响。

然而,对年轻要求生育的妇女,孕前发现肌瘤3cm直径(而不是5-6cm直径)或疑为粘膜下肌瘤者,不论有无明显症状,应手术摘除肌瘤,以免妊娠后肌瘤增大而造成不良影响,对不孕的肌瘤患者应进行肌瘤摘除,而不应列入期待疗法之内。详细介绍见:为什么未生育患者有大的子宫肌瘤要挖除?

二、药物治疗

1.药物治疗的适应证子宫肌瘤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良性肿瘤,发病原因与雌孕激素有关。采用针对女性激素的药物治疗往往能收到暂时缓解的效果,如子宫及肌瘤缩小,症状改善,贫血的相关症状得到纠正,手术时术中出血量明显下降等,但如果患者没有绝经,停药后往往又“反弹”。因此,药物治疗主要用于:近绝经的子宫肌瘤妇女,经药物治疗后,往往可过渡到自然绝经,可达到治疗肌瘤的目的;肌瘤合并贫血,为避免术中输血,可以药物治疗达到闭经,贫血得以纠正后择期手术;较大的子宫肌瘤,术前需要将肌瘤体积缩小,以减少手术难度,或者为腹腔镜手术或阴式子宫切除提供机会;因子宫肌瘤拟行内镜手术,术前(如宫腔镜下粘膜下肌瘤切除术),可先药物治疗,缩小瘤体,以便减少术中出血;有外科手术禁忌者,先药物治疗,缓解症状。

2.常用药物、治疗原理及常见副作用主要有雄激素、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药(GnRHα)和米非司酮等。

⑴雄激素:如甲基睾丸素、丙酸睾丸酮等,雄激素有对抗雌激素的作用,也可直接作用于子宫或血管平滑肌使之收缩,致子宫内膜萎缩,控制子宫出血。长期使用雄激素制剂可以抑制垂体,使卵巢的内分泌功能抑制,使绝经提前,肌瘤缩小。适用于近绝经期合并子宫肌瘤的妇女,每月总量不宜超过mg,否则易导致男性化,高血压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不用。

⑵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药(GnRHα):目前多选用亮丙瑞林(抑那通)3.75mg/支,每4周皮下埋植1次;戈舍瑞林(诺雷德)3.6mg/支,每28天皮下埋植1次;曲普瑞林(达菲林)3.75mg/支,每28天肌内注射1次,共3~6个月。主要副作用为与雌激素水平低下相关的症状,类似于绝经妇女的改变,如潮热、多汗、阴道干燥、性欲下降、情绪波动等,停药后可恢复。GnRHa较长时间应用可导致骨质疏松。一般用药3个月以上,应采用反向添加治疗,即补充少量的雌、孕激素。反向添加治疗可延长GnRHa的应用时间,减轻副作用,而不降低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反向添加治疗中为避免雌激素水平过高而造成肌瘤复发,一般可监测血雌激素(E2)水平,以不高于35pg/ml为准。另外,GnRHa治疗价格昂贵,尚难在国内普及。

⑶米非司酮:米非司酮每日10-25mg,连续服用3个月。偶可出现抗糖皮质激素效应,部分患者出现轻微的潮热、关节疼痛和转氨酶暂时性升高,患者均可耐受,停药后即可恢复。

⑷其他:如炔诺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环)能有效地控制子宫肌瘤生长,减少出血,而且副反应如对体重、肝肾功能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比全身用药小。芳香化酶抑制剂有望成为子宫肌瘤新的治疗药物,也有丹那唑、孕三烯酮和三苯氧胺成功治疗子宫肌瘤的例子,中药对治疗子宫肌瘤也有一定疗效。

⑸子宫收缩药及止血药的应用:对子宫肌瘤本身无治疗作用,在子宫肌瘤患者出血多时应用有暂时的止血作用。子宫收缩药如益母草浸膏、麦角浸膏和麦角新碱等;止血药如抗纤溶药物氨甲苯酸(止血芳酸)、氨甲环酸(止血环酸),增强血小板功能药物酚磺乙胺和巴曲酶等。

三、手术治疗

除了定期随访者之外,需要治疗者,手术治疗仍为主要的子宫肌瘤治疗方法,手术方式仍分为子宫肌瘤摘除手术和子宫切除术两类手术。与既往观念不同的是,子宫肌瘤剔除保留子宫的手术与子宫切除术相比有增多的趋势;经阴道与经内镜进行的微创手术有增多趋势。这不仅仅是因为部分子宫肌瘤患者尚未生育或仍有生育要求,很重要的另一个原因是对子宫内分泌功能的认识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高要求,历来认为子宫仅有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两大功能,但近年发现子宫还有内分泌功能如可分泌前列腺素、泌乳素、松弛素、胰岛素生长因子,内皮素及上皮生长因子等,这些激素参与下丘脑垂体卵巢功能的调节,子宫切除后卵巢供血受影响,卵巢功能下降、内分泌紊乱,所以子宫作为一个内分泌器官越来越受到重视。临床发现子宫切除可影响卵巢功能,子宫切除后的妇女更早出现更年期综合征,阴道干涩、性功能减退,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因而,切除子宫一定要审慎,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子宫肌瘤患者要求保留子宫。详见切除子宫会变老么?随着微创化观念的深入,子宫肌瘤领域的微创手术也越来越多,而经腹肌瘤剔除术相对有所下降。此外,介入治疗也逐渐得到人们







































北京白癜风治疗要多少钱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效果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wiwuh.com/lczz/90764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