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讨论碰撞思想的火花ldquo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极具侵袭性和复发性,是难治之症,常见于育龄期女性,可引起疼痛、不孕等。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长期管理一直是妇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为更好地提高妇科医生的临床诊疗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妇科专业委员会主办“因地制宜”子宫内膜异位症疑难病例系列沙龙。

沙龙为30人以内的小型闭门线上疑难病例讨论会议,包括学术讲座和病例讨论等主要环节。在会议中,每一位参会医生都可以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和所有参会专家进行实时讨论。每期的病例讨论环节中,会有不少于两位医生分享自己遇到的疑难病例,参会医生可就这些病例的诊疗过程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交流彼此的临床经验,实现思想的碰撞,打开临床实践的新思路。沙龙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妇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医院周应芳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妇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医院彭超教授担任大会主持,医院黄艳医师担任病例讨论环节主持,自年5月以来已成功举办了4期。

由左至右依次为周应芳教授、彭超教授、黄艳医师

学术讲座一览

病例分享一览

在前四期的病例分享环节,共分享了10例不同类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病例,包括有生育需求的子宫腺肌瘤病例、有生育要求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病例、阴道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合并异常子宫出血的子宫腺肌病病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成功妊娠的病例、原发性痛经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特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管理和治疗经验分享,为内异症诊疗提供了实际的经验和思考,使内异症患者规范手术、长期管理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学术讲座

每一期沙龙除周应芳教授和彭超教授外,还另外邀请一位专家大咖带来专题讲座,第一期邀请了医院薛晴教授,第二期邀请了浙江大学医院张信美教授,第三期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许泓教授,第四期邀医院王国云教授。专家们的讲座围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分型、诊断、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长期管理等方方面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令与会者受益匪浅。周应芳教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规范化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指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子宫肌层以外的部位,可生长、浸润、反复出现,形成结节及包块,引起疼痛和不孕等。医院周应芳教授介绍,我国内异症诊治指南将其分为腹膜型(PEM)、卵巢型(OEM)、深部浸润型(DIE)和其他部位型(O)这四种类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又分为I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原发性)和II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继发性),II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又可再细分为IIA、IIB和IIC型。结合图例与视频,周应芳教授详细描述了不同类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生长特点,以及腹腔镜手术剥除或附件切除的步骤与技巧。周应芳教授强调,患者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常多发,常合并粘连和DIE(尤其是同侧),手术难度较大,术后容易粘连,且手术对卵巢伤害较大,容易复发。因此,手术一定要规范化,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按照步骤分离粘连、剥除囊肿、止血缝合,避免过度剥除、过度电凝,尽量保护正常的卵巢组织。同时DIE手术更要严防并发症,推荐组建专业的MDT团队来应对复杂病例。彭超教授:药物治疗在子宫内膜异位症长期管理中的应用和选择医院彭超教授介绍,内异症作为慢性复发性疾病,应重视患者的长期管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长期管理的目标,重在减轻和消除疼痛、促进和保护生育能力、降低和减少复发、警惕和早期发现恶变、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内异症的常见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复方口服避孕药(COC)、孕激素、雄激素衍生物、GnRH激动剂(GnRHa)、GnRH拮抗剂、中医中药等。实际应用中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以患者为中心,分年龄阶段选择药物,制定获益最大化、损伤最小化的长期治疗方案。孕激素被国内外指南推荐为内异症患者的一线用药。地屈孕酮具有多重作用机制,如直达异位、抗增殖、促凋亡、缩小病灶、抑制子宫收缩等,可显著缓解疼痛症状,减少月经出血量和出血时间,是内异症患者全程管理的安心之选。此外,药物治疗中还要监测异位病灶大小变化、原有的输尿管及肠道狭窄有无加重、有无内异症癌变征兆等,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薛晴教授:内异症患者不孕的治疗策略不孕女性中25%~40%患有不同程度的内异症,内异症患者并发不孕的也高达40%~60%。医院薛晴教授介绍,内异症患者不孕的诊疗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生育需求、症状、生活质量和恶变复发等问题。评估卵巢储备功能是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评价的指标有年龄、基础窦卵泡数(AFC)、基础性激素水平(FSH、LH、E2)、抗苗勒氏管激素(AMH)、氯米芬刺激试验(CCCT)等。薛晴教授分别介绍了每种指标的评价标准,并结合多个真实病例为大家分享了卵巢储备低下的内异症患者助孕策略,包括用药和助孕的方法、时机等等。张信美教授: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时机选择及药物长期治疗浙江大学医院张信美教授认为,怀疑腹膜型或表浅型内异症、伴疼痛和/或不孕的患者,应首先行阴道超声检查;对疼痛评分高(VAS7分)或不孕的患者,应分别给予药物和体外受精(IVF)辅助生育治疗;如患者药物治疗无效(即疼痛持续或恶化)或两次IVF失败,则需要进行腹腔镜检查,可能同时做腹膜型病灶切除或烧灼。对卵巢型内异症患者,更倾向保守治疗,早期应诉诸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生育能力低下;只有在严重疼痛或难以穿刺取卵泡并告知影响卵巢储备功能后,才考虑手术治疗。虽然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可以得到最低的复发风险和最高的自然受孕率,但也有严重损伤卵巢功能的风险。药物治疗可以暂时缓解症状,但无法改善生育能力。超声引导下卵巢囊肿穿刺引流目前尚未定论。DIE患者病情复杂,往往波及到多个器官,需要多学科团队的支持、充分的术前准备、把握手术技巧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术后药物长期管理十分必要,是避免内异症反复复发、反复手术的重要手段。许泓教授:内异症的围术期诊断和评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许泓教授讲到,内异症平均诊断延迟6~7年,导致疾病进展,延误有效治疗的时限,增加了痛觉敏感发生的可能,局部出血、粘连形成增加了手术机会。寻找早期、准确、无创的诊断措施,将治疗时机提前是控制患者症状、改善生育的必要举措。通常认为需要行腹腔镜检查确诊疾病,但非手术诊断已证明有高度可靠性,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超声、MRI)、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检查。当患者痛经或盆腔痛药物治疗无效,或合并不孕,或高度怀疑恶变等情况时,可采取腹腔镜检查。腹腔镜手术是内异症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也是重要的诊断方法,可谓诊断“金标准”。术中观察盆腔,特别是宫骶韧带、道格拉斯窝等好发部位的内异症种植病灶尤为重要,同时需仔细观察腹腔尤其是上腹部膈肌等部位的隐匿性病灶,及盆腹腔脏器腹膜的粘连情况。腹腔镜手术诊断还需包括内异症的分期、分型、生育力等情况的评估。内异症的围术期评估包括生育力状况、疼痛程度、复发风险及恶变高危因素。王国云教授:DIE诊疗中的几点思考DIE指病灶浸润深度5mm,包括位于宫骶韧带、直肠子宫陷凹、阴道穹隆、阴道直肠隔、直肠或者结肠壁的内异症病灶,也可以侵犯至膀胱壁和输尿管。医院王国云教授针对DIE分期分型、治疗方式、手术方式和合并不孕者处理等几方面内容阐述了自己的思考。王国云教授讲到,DIE目前仍无统一的分型分期标准,rAFS和ENZIAN分期系统各有优劣,新的ENZIAN分期系统包含了所有类型的内异症。DIE患者药物治疗的效果不确切,文献报道差异比较大。DIE患者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发生率高,易复发,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手术中保留神经可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且不增加复发率。肠道DIE患者可选择病灶削切术,大多数输尿管DIE患者可选择输尿管松解术治疗。有生育需求的DIE不孕患者首选手术切除病灶,术后妊娠率高,术后尝试自然受孕女性怀孕更快;手术后采用辅助生殖技术(ART)对术前助孕失败的患者也有效。

病例讨论

病例讨论环节中,组委会邀请各地的青年医生分享临床真实的内异症病例,将诊治过程进行细致剖析,并发表自己对内异症诊疗方案的见解。参会专家对这些病例逐一讨论,就内异症诊疗理念进行更加深入的解读,在交流中互相学习、进步。

病例讨论主持:医院黄艳医师

第一期病例分享

南京医科大学医院陈继明教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邓婷教授、中国医院郭志强教授、医院孙建华教授。

第二期病例分享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院黄金教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谢静颖教授。

第三期病例分享

天津中医院王雅楠教授、医院方莹教授。

第四期病例分享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阳婷医师、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李翠玲医师。

周应芳教授表示,内异症是女性常见病和多发病,是一种极具侵袭性的慢性病。随着对内异症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内异症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开始更多地强调内异症的预防和长期管理,重视卵巢功能的保护,更谨慎更规范地进行手术。实际上,内异症诊疗领域还有很多值得思考、需要解决的问题,临床工作者需要不断交流、学习,来巩固和发展正确的治疗理念。虽然由于疫情我们无法在线下见面,但大家线上交流的热情不减,通过每期沙龙之会,我们对内异症的理解更加全面、细致,每期都能收获满满,体会颇丰。后续我们还将举办四期沙龙会议,欢迎各位同道报名参加,一同探讨内异症诊疗的规范和发展。

感兴趣的医生可在线填写参会申请。协会专家将根据报名者提交的内异症临床病例描述进行筛选,符合要求者将获得参会资格。每期名额有限,欢迎广大同道积极参与,共同进步!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iwuh.com/hbys/91440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