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七
这是一次旷日持久的
寻医之旅
晔问
问尊严,问名声
问灵魂,问态度
……
READON「刘惜时
时光赠予她的
是寂静欢喜
」人物介绍
刘惜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上海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异症学组组长。复医院妇科主任,宫颈癌/内异症门诊-住院诊疗一体化团队首席专家。擅长妇科各种疑难疾病的诊治;妇科良恶性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症等疾病诊治及微创治疗。刘惜时教授致力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治,医院30%的宫颈癌根治术手术量,并完成达芬奇宫颈癌根治术的50%的手术量。在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同时提高宫颈癌患者的的生活质量,并致力于保留生育功能及保留神经的宫颈癌治疗。在内异症领域,对常见内异症、复发性内异症、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内异症所致不孕、疼痛等诊疗经验丰富,手术技术精湛,并探索新的治疗药物,同时开展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新型手术-Shaving手术。保留器官的完整性,减少手术并发症。
同时在扎实的临床实践基础上,围绕内异症的发生机制,复发和疼痛机制,开创、探索了多个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的科研先河。首次从表观遗传学层面,提出了内异症是一种表观遗传学疾病,开启了世界内异症领域表观遗传研究及其转化应用;提出NF-kB/PR-B失平衡的内异症发生机制,并在该机制研究基础上,系统地开展了内异症复发生物学标记物的研究,建立了内异症复发预测临床评估体系,弥补了传统分期的缺陷,提高了临床复发的预测率。该研究成果获得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作为课题负责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各级课题资助十余项和中国发明专利1项。多次在国际性学术会议上进行内异症和宫颈癌相关研究以及宫颈癌手术演示的特邀报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共发表SCI论文近40篇。参加专著编写及翻译6部。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近20名,主办多届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和大型学术会议。
采访笔记她说,四十五岁以后才真正找到行医之乐,“成熟,从眼界到心态,之前刚刚跨过一道坎,经历过痛苦,迟疑,后悔,如今峰回路转。”
她说的是手术的转型,从开放手术到腹腔镜手术,起初的种种的不适应,和各种顾虑,“我年纪不小了,万一尝试失败,所有辛苦付诸东流。”最后,作为科主任,作为学科带头人,推动医学进步的责任感,都促使她往前走。利用休息时间在家里练习腔镜下操作,深更半夜,汗水伴着泪水,安眠药下才能睡着,这段时间,足足大半年。
其实,在我看来,十年后,她已经遇见了最好的自己,可以从容不迫应对每一台手术,腹腔镜,机器人,再也不会背后冷汗涔涔;有美满的家庭生活,手术结束的早,可以和身为科学家的丈夫一起吃晚饭,聊最新的科研进展;有一手打磨的团队,虽然有些畏惧她,但知道她心软,心热,全无心机。
一年近千台手术,每天都排的很满,每天她都有大把事情要做,临床,科研,教学,而每天都可以做完,我极度感叹她的名字,惜时如金。手术室是她的战场,她是强者,用管理时间的能力,管理着所有的惊心动魄。“再着急,都不能小跑,不能影响到患者家属和同事的情绪。”
“病人和医生都需要具备管理时间的能力,管理时间,就是管理疾病,只可惜道理并非人人都懂,尤其是一些无知无畏的奇葩患者。”她有些无奈。
结束的时候,她说热爱工作,同样也热爱生活,只是做了医生以后,很难得有时间坐下静静的品味生活的美好。一旦有时间,就会和学生讨论课题,我想,这一代人的努力,远远超过我们,因为他们失去过时间,懂得一寸光阴一寸金。
我不知道她有没有听过《光阴的故事》,一首当年传唱一时的歌曲,终于成为了魂牵梦萦的回忆,美丽的歌词背后,黑暗的,苦涩的,这些不幸的代名词没有最终掩盖住她们这一群人的努力。逝去的也许是伤痛,不灭的、更多的,依然是梦想。于是整个过程,即是光阴的故事。
1手术台上,时间就是生命总有人问她,是不是对时间有独特的感受。
刘惜时说,自己的名字有些中性,出生前本以为是男孩,父母就早早起了这个名字,出生后父母把她有些当男孩子教养,十分严格,从小告诉她——生命是有限的,要懂得珍惜时间。“我一直都很有时间概念,懂得统筹,合理安排自己的事情,在最短的时间内,做最紧急的事情,做最重要的事情,做最有效的事情,高效率且有条不紊。”刘惜时说。
做了医生后,她对时间的感受与生命划了等号。她说,在手术台上,时间就是生命,医生抓住一分钟,病人也许就少一分凶险。“对于抢救病人来说,更是分秒必争。有一次,一位身躯肥胖的病人手术后第七天准备出院了,高高兴兴从床上下来,还没站稳,啪地一声又倒下了,肥胖造成术后血栓,情况危急,我立马组织团队进行抢救,由于抢救及时,病人逃过一劫。”
缘分说来真是妙不可言,刘惜时的导师叫张惜阴,是位著名的妇产科专家,师徒二人在“紧要关头”的处理方式有惊人的默契——抢救病人的时候,其实每个医生都是紧张的,但是汗流在心里,脸上从容镇定,再着急都不能在手术室里小跑,不能让家属看到医生慌乱,情绪对病人和同事都很重要,而且必须尽力早一分钟插管,早一分钟帮病人建立呼吸循环系统,一呼一吸之间不过几秒钟,对生命的意义就大不一样。
她坦言对待下级医生要求非常严厉,尤其是在时间管理上。如果手术安排很多的话,医院上班,而下级医医院,“他们会提早查房、整理病史,观察病情的变化,把一整天的准备工作都安排好。”
小组一天的手术量在七八台,有复杂的有简单的,如果不提前安排规划好,可能手术要进行到深更半夜了。“一方面医生精力有限,另一方面,病人也不愿意等太久,有限时间里做完所有事情,合理安排时间、做出预判尤为重要。医生提前把病人资料熟知,把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预估,把准备方案做好,一整天该做什么就很清晰了。”
专家门诊的时候,她一般早上七点就来到诊室,病人已经排了很长的队。同时,门诊当天的手术一般从八点半开始。
时间概念在医生与病人的理解上是不同的。刘惜时认为,“门诊病人希望医生能给予的时间越多越好,半个小时都不嫌多,但是医生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对待每一个病人。有些病人会不理解。比如对病人一个最简单的忠告——这个病不需要开刀,这是最核心的东西,但有时候会遭到投诉——排队两小时看病两分钟,这难道是医生愿意的吗?”她坦言,在门诊实在无法给病人详细的解释,最多的一次她半天看了60个病人,一年的手术量在七八百台,一年人次的门诊。“有时只来得及跟病人解释是否需要手术,没有时间来解释手术方案及手术风险。”此时,刘惜时显得非常无奈。
而更多情况是,病人对自己的病情不了解,一直拖着,一旦确诊了恶性肿瘤才徒然着急,恨不得第二天就动手术,她只能跟病人解释手术不能匆忙——手术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病人身体的评估、术前的检查报告等,“医院不是照相馆,上午拍了照,下午就能取照片。该着急的急,不该急的一定不能急,病人也应该给予医生充分的信任,配合。”
刘惜时说,白天无法做到详细地解释工作,会给病人留白癜风好了什么医院能治疗白癜风